1、  专业介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位点沿承1938年云南大学农学系,自云南农业大学独立建校以来成立了基础科学部,在开设农学所必需的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植物生理学等生物学基础课的积累上,于1996和2003年分别成立生物技术和中药材与植物科学系并招收生物技术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理学专业本科生,经几代人的努力,2006年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07年开始招生。
 2、  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包括《高级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Seminar》、《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与数据分析》、《分子标记技术与应用》、《发育生物学》、《高级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技术》等课程。所有课程的负责人均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能使研究生掌握生化与分子及其相关研究的关键理论和技术。
 3、  专业特色:
 本学位点依托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围绕现代生物产业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需求,利用生化与分子的理论和技术,开展高原特色作物和云南药用植物(云药植物)、特色果蔬和微生物等相关研究,已形成了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基因表达调控与变异检测利用与代谢工程与次生代谢物利用三个稳定的方向及相关团队,并在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与调控基因的挖掘及代谢工程的利用;作物配子发育调控基因与育种利用和微生物开发与利用等领域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
 4、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生命科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可在医药、食品、农业、环保等行业的企业、事业、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5、  硕士生导师
 
  
   
    
     姓名  | 
     学历  | 
     职称  | 
     研究方向  | 
    
    
     林春  | 
     博士  | 
     教授  | 
     代谢工程与次生代谢物利用  | 
    
    
     陈升位  | 
     博士  | 
     教授  | 
     代谢工程与次生代谢物利用  | 
    
    
     毛自朝  | 
     博士  | 
     教授  | 
     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  | 
    
    
     李兴玉  | 
     博士  | 
     教授  | 
     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  | 
    
    
     吴毅歆  | 
     博士  | 
     教授  | 
     代谢工程与次生代谢物利用  | 
    
    
     张广辉  | 
     博士  | 
     教授  | 
     代谢工程与次生代谢物利用  | 
    
    
     刘涛  | 
     博士  | 
     教授  | 
     重要性状分子机制解析  | 
    
    
     梁艳丽  | 
     博士  | 
     教授  | 
     代谢工程与次生代谢物利用  | 
    
    
     郝冰  | 
     博士  | 
     副教授  | 
     重要性状分子机制解析  | 
    
    
     赵昶灵  | 
     博士  | 
     教授  | 
     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  | 
    
    
     刘鸿高  | 
     博士  | 
     教授  | 
     重要性状分子机制解析  | 
    
    
     曾千春  | 
     博士  | 
     教授  | 
     代谢工程与次生代谢物利用  | 
    
    
     罗琼  | 
     博士  | 
     教授  | 
     代谢工程与次生代谢物利用  | 
    
    
     陈玮  | 
     博士  | 
     副教授  | 
     重要性状分子机制解析  | 
    
    
     董玉梅  | 
     博士  | 
     副教授  | 
     重要性状分子机制解析  | 
    
    
     肖继坪  | 
     博士  | 
     副教授  | 
     代谢工程与次生代谢物利用  |